大众网记者 海康 青岛报道炒股配资安全
9月17日,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“鲁医健康说·时令与健康”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第十二场在青岛市口腔医院总院举办,本场发布会以“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”为主题,青岛市口腔医院多位专家围绕医院智慧化口腔服务体系建设、口腔疾病防治、时令口腔保健等内容展开分享,为市民普及专业口腔健康知识。
青岛市口腔医院始建于1987年,作为市卫生健康委直属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,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于一体,以“防治结合”为鲜明特色。医院拥有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1个、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2个、青岛市临床重点学科2个、青岛市攀峰学科1个,医疗技术实力雄厚。
从硬件规模来看,医院总建筑面积达23000平方米,下设云霄路门诊部、辽阳东路门诊部、西海岸新区门诊部三个分部,配备诊疗牙椅280台、编制床位50张,设有11个口腔临床专业科室及6个医技辅助科室,可全方位覆盖市民口腔诊疗需求。在人才储备上,医院汇聚硕士生、博士生导师16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医学专家1人,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,国家级学会常委和委员42人,为高质量口腔医疗服务提供核心支撑。
“四大举措”解痛点 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
发布会上,青岛市口腔医院院长、主任医师侯凤春介绍,针对青岛地区长期存在的“口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、优质资源难以满足居民需求”痛点,医院近年重点推进四大举措,切实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。
在增加门诊供给方面,医院聚焦 “预约难、看病难” 核心诉求,通过激发医务人员服务热情、科学统筹医疗力量调配,2024年1-6月门急诊人次达245275人次,同比增长15.12%;手术例数464台次,同比增长5.22%,有效缓解就医需求压力。
在优化服务质效上,医院深化信息化与医疗服务、医院治理、患者服务的深度融合,打造“智慧病区”服务体系:建立“听见你的声音”对话手册,精准解决听障老年患者沟通难题;编制图片与漫画形式的口腔正畸宣教资料,直击患者专业知识盲点,让便民服务更有温度。
在基础设施改造领域,今年3月医院收回原青岛市市立医院皮肤病院院区,清空安徽路21号福柏楼、光疗楼,制定分阶段施工与替代方案推进改造,未来将通过优化整体布局、升级就医环境,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与就诊舒适度。
在中西医协同方面,医院加强中西医临床科室深度融合,优化联合门诊与病房工作流程,打造中西医结合口腔优势专科群。该模式在口腔疾病术后疼痛、肿胀、胃肠不适及深静脉血栓预防中成效显著,相关专科门诊量逐年递增,患者满意度与信任度持续提升。
智慧赋能防治结合 构建口腔健康服务新体系
除了医疗服务提质,医院在“深化防治结合、推进智慧化口腔服务体系建设”上同样取得实质性突破。
针对市民口腔疾病“高患病率、低治疗率”及健康知识知晓率低的问题,医院对口腔健康教育基地进行智慧化升级,将线下科普知识点整合迁移至线上平台,打造学校口腔健康教育主阵地,让口腔健康知识触达更广泛人群。
依托青岛市“小学生口腔疾病基本预防”“低保老人免费安装义齿”两大市办实事,医院自主研发“一老一小”口腔项目管理平台:目前平台总注册人数近35万人,对近30万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分级干预,完成窝沟封闭23万余人,窝沟封闭牙数75万余颗,涂氟29万余人,适宜人群封闭率达到96.3%,社会满意度达98.7%。切实惠及重点人群。
为破解“不同层级口腔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不均、基层能力薄弱”难题,医院首创口腔诊疗智能化质控模式:成立9个区级口腔质控中心,覆盖41家口腔医疗机构,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,实现纳入病种的全量化、智能化质量评价,推动口腔医疗质量同质化发展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医院创新性研发 “口腔专业领域大模型 + DeepSeek” 双引擎架构的口腔疾病自我诊断系统:目前已建成可识别龋齿、牙列缺损、牙龈炎等12种常见病的AI病灶识别模型,市民通过手机拍摄指定位置口腔照片,即可在家完成自我诊断、病史采集与症状分析,实时获取口腔健康建议,大幅降低就医时间与经济成本,未来还将进一步优化以革新口腔医疗服务模式。
相关链接:
聚焦市民关切 专家解读口腔疾病防治与时令保健
发布会现场,针对市民日常关注的口腔健康疑问,医院相关科室专家逐一给出专业解答,为市民提供实用防治指南。
针对“牙齿出现黑洞、冷热轻微不适”的问题,专家解释此类症状多为龋病,由口腔细菌分解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所致,与口腔卫生、饮食习惯等相关,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牙髓炎、根尖周炎甚至影响全身健康,早期可通过氟化物涂布修复,形成龋洞后需清除腐坏组织并填充,预防需做到正确刷牙、减少高糖摄入、定期涂氟与口腔检查。
针对“每天刷牙仍患牙周炎”的困惑,专家表示日常刷牙仅能清除70%牙面菌斑,剩余菌斑钙化形成的牙石及糖尿病、吸烟等全身因素均可能诱发牙周炎,治疗需经基础治疗(洗牙、龈下刮治)、必要时手术治疗及终生复查维护,预防需坚持有效刷牙、定期洗牙并积极治疗全身疾病。
针对种植牙适宜人群与寿命问题,专家介绍种植牙需满足“局部有足够修复空间与骨量(骨量不足可补充)、全身无严重系统性疾病”的条件,年龄非禁忌但需排除未控制的牙周炎、糖尿病等情况,种植牙10年成功率超90%,最长记录达四五十年,但需每年复诊、做好口腔卫生且避免啃咬过硬食物。
此外,结合9月20日爱牙日及当下白露、秋分等时令节气的口腔保健特点,专家从中医“天人相应” 理论出发,建议此阶段口腔保健需注重三方面:一是食药调养,白露后多食百合、梨、莲子等甘凉滋润食物,秋分后搭配核桃、芝麻等温润食材,可辅以麦冬枸杞老鸭汤、核桃芝麻粥等药膳;二是导引运动,选择八段锦、慢跑等在空气湿润处锻炼,坚持温水刷牙、餐后漱口,每日饮用1500-2000毫升温水;三是情绪与作息调节,避免“悲秋”情绪引发夜磨牙,遵循“早卧早起”作息,尤其口腔黏膜病患者需通过心理建设增强治疗信心。
鼎宏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